平安区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
| 招商动态 |2016-04-29
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宏观环境依旧,市场有效需求欠佳,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全区上下积极应对多年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复杂局面,在海东电力产值负增长、园区投资大幅度收缩和财政收入相对下滑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全区经济的平稳增长。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生产总值低速缓增,三产比重稳步提升
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9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年低1.9个百分点。从产业贡献构成看:一二三产分别实现增加值0.38、3.75和3.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3.7%和7.3%,一产增速高于上年0.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74%。受海东电力增速负增长的影响,二产增速低于上年2.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6.36%。三产增速低于上年0.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9.9%。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的拉动点数分别为0.2、1.92和3.1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5:52:43调整为5:48:47,三产比重上升了 4个百分点,贡献率大大提高。
(二)农业经济总体平稳,牧业生产态势良好
一季度,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0.64亿元,同比增长4.34%,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实现农业增加值 0.37亿元,同比增长4.33%。其中:种植业增长5.15%,牧业增长4.27%。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9.62万亩,为全年计划的64.4%,落实优质油菜、全名覆盖马铃薯栽培、脱毒马铃薯繁种、优质蚕豆、麦类品种繁殖、温棚蔬菜等特色作物高产示范田6.5万亩,富硒饲草特色产业遍布全区,猪、牛、羊肉产量分别达1538吨、390吨和483吨,牛奶、禽蛋产量分别达到1182吨和492吨。牛羊贩运育肥户达2789户,同比增长4.28 %。
(三)工业增速同比回升,重点企业生产企稳
一季度虽受我区最大的规上企业-海东电力产值同比下降11.8%的影响,全区工业发展水平受到较大冲击,但因其它规上企业,特别是占规上工业产值27.5%的鑫海、高精铝、芳谱三大重点企业支柱作用增强,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较上年提升4.5个百分点,有效带动了全区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同时,盛邦、祁连山等五家混凝土企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5%;草原钢网、森昌天然气产值同比略增。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63亿元,同比降低4.8%,工业增加值增长3.2%,增速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41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2.09亿元,同比降低4.9%,增加值增长3%,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增速
(四)投资总量位居前三,同比增速相对下降。
一季度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8亿元,同比增长5.22%,比上年同期回落1.28个百分点,总量位居两区四县前三,接近互助,次于民和,表现为总量高、增速低。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指标名称
本年(万元)
上年(万元)
增速(%)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6778
53963
5.22
一、按报送渠道划分
项目投资
52248
50399
3.67
房地产开发与投资
4530
3564
27.10
三、按投资类型分
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
9256
38003
-75.64
民间投资
47522
15960
197.76
四、按产业分
第二产业
49903
14596
241.90
其中:工业
43087
9596
349.01
一般性工业
42187
9596
339.63
第三产业
6875
39367
-82.54
(五)金融存贷快速发展,财政收支增速下降
一季度全区金融存、贷余额分别达到151.8亿元和107.7亿元,同比增长24.5%和17.5%,存贷差额达44.1亿元;住户储蓄余额高达54.12亿元,同比增长8%,继续保持了稳定较快发展态势。一季度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66亿元,同比下降18%,较上年降低36.3个百分点。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1亿元,同比增长4.5%,较上年下降近11.5个百分点。从收入构成看:全市完成税收收入0.46亿元,同比下降32.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0.5%,非税收收入0.19亿元,同比增长61.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9.5%。
(六)消费市场发展平稳,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亿元,同比增长11.29%。其中:城镇2.45亿元,同比增长9.49%;乡村0.55亿元,同比增长20.0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0.62亿元,同比增长14.89%;商品零售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10.39%。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4元,同比增加456元,增长8%;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7元,同比增加236元,增长9.9%。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38:1缩小为2.34:1。
二、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压力空前增大。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高,增速较低,主要因素有:一是因临空经济开发区建设抬高了投资基数。23年一季度投资增速分别高达263%-325%,拉高了我区投资总量基数。25年因园区和城投公司一季度投资严重负增长,又增加了区属投资基数,挤压了今年投资增长空间,加之农村私人建房退出统计,对其基数的消化也需要一个过程。二是本年续建项目中城乡基础设施投资4亿多已于上年提前入库,减少了本年统计数量。三是从今年起5000万元以上项目都要通过项目单位联网直报,不能再超进度报送。四是住建局计划一季度上报5.5亿元,因项目缺乏入库材料等必须的手续,最终只落实1.17亿元;园区因5000万元以上项目入库资料落后于国家名录库关网日,3亿多元投资未能按期入库。五是基数逐年攀升,目标水涨船高。近年,我区投资总量是化隆循化的2倍多,超过乐都,直逼民和、互助等大县,人均投资已达11.04万元,是其它区县的2-4倍。六是市发改委下达我区投资计划中园区增速只有2.2%,城投公司增速为-36.24%,区管投资任务高达67亿元,增速为28.5%,是其它五县区增速的2倍,如果扣除市直统项目10亿元,则区管投资增速高达58%,而我区全年的项目支撑目前只有46亿元,目标远远超出我区的实际投资能力。
(二)工业需要新的增长点。一是工业用电量持续下降,海东电力影响增大。占规上工业产值69%的海东供电公司一季度产值同比下降11.8%,较上年同期扩大了4.1个百分点,是始终左右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工业生产外部环境较上年相比未出现明显好转,工业品出厂价格延续了下降态势,相关行业生产增速继续回落。三是新增企业体量小,短期内难以弥补经济下行带来的影响。所以要让全区的工业快速稳定发展,必须要寻求新的增长点,降低对海东电力的依赖度。
(三)财政增收面临考验。一是基数降低。今年5月“营改增”启动将减少收入0.7亿元。因财政预算收入基数降低,当年预计少收入0.4亿元,比上年的2.94亿元低13.6%。二是税收减少。与上年同期相比,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车船税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因上年度预征信用联社等企业税款,今年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50.9%;上年一季度清欠营业税1800万元,本年没有清欠税款,当期营业税增幅较低;2014年因系统故障车船税于2015年初才缴库,造成基数偏高,导致本年车船税收入下降73%;三是由于受多种条件限制,水利、建筑、教育、市政等工程很多没有具备开工条件,项目未按期实施,导致税收减少。
三、二季度经济预测
虽然,我区与全国一样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保投资增速任务艰巨,工业求进难度加大,经济缺少持续稳步回升的动力,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但是,诸多因素也有利于支撑二季度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将逐步增加,投资规模持续扩大,项目运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为全区经济发展将提供有力支持。二是工业经济逐步企稳,规上工业增速将有所回升。三是宏观经济形势有向好的趋势,财政收支、金融存贷、旅游服务业将有所增长,有利于三产业健康发展,二季度全区经济总体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其中:一产增长5%,二产增长6.1%,三产增长7.3%,规上工业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
四、建议和对策
(一)做好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工作,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力拉动。2016年投资总量有大幅回落趋势,我们要从应统尽统、适度增速、争取项目这三方面提前着手,积极应对。一要对投资项目库进行再梳理,再对接。发改委要与项目实施单位和主管部门一起对所有新建续建项目进行认真梳理,综合研判,精心分析,吃透情况,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动态维护更新好项目库,制定合理增速计划和进度安排,保证所有项目按期开工,应统尽统。二要尽快与市发改委等部门协调沟通,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要对上级部门认真反映本区的投资实情和历年累积的矛盾,力求准确界定2016年区管项目的合理增速和总量目标。三要抓好项目储备,加快招商引资。如果没有新的项目支撑,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几无可能,所以我们要充分依托工业园区、富硒资源、交通优势、物流园区、城镇化建设、东部城市群建设等有利因素,加快招商引资,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尽快落户平安,为我区固定资产投资注入新的活力。
(二)做大做强富硒产业。要充公利用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强化果蔬、马铃薯、大蒜种植和牛羊肉、禽蛋的生产,推动富硒产业化发展,立足生态环境,培育家庭牧场、生态牧场等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富硒产业,力争使一产比重有一个大的稳定的提高。
(三)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落实稳工业各项措施,给予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增大技改投入,壮大企业集群,切实解决工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新企业的培育,提升新兴产业对工业的支撑力。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继续打好临空、富硒、城市、平安文化几张牌、借高原硒都、内陆自由贸易区物流枢纽、青海省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新城等区位优势,打造古驿文化特色凸显的高原生态宜居城区、现代空港城区和海东经济中心,同发展传统服务业和推进电子商务、电子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